汉中之战,王平跟随魏军与刘备展开交战,结果曹操战败,王平得以投蜀。此后王平深受刘备重用,他的军事才能也是得以发挥,北伐期间多次跟随诸葛亮出战,还曾顺利抵御曹爽的进攻,镇守汉中立下功劳。有很多网友不理解王平为何要投蜀,因为就国力来看明显还是魏国更加强大一些。实际上促使王平做出这样的选择有多方面因素,那下面就带大家回顾下这段历史,一起来了解看看吧。
王平为何投蜀三国中的将领一般都是从一而终,基本不会轻易变换主公,当然都不想背上不忠之名。但又有很多人才,却抛弃主公,投靠了更加理想的老板。如张辽,张郃,徐晃等人都是如此,被曹操的魅力所折服,甘心归顺。
曹操虽然是三国中的第一人,挟天子令诸侯,功盖寰宇。但还有一些人却舍弃曹操,投奔了别人,甚至还是比曹操实力弱小的主公。如蜀汉名将王平,就是在汉水之战时弃魏投蜀。这是为何呢?其实这不能怪王平不忠,当时投靠蜀国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王平,字子钧。巴西郡宕渠人。公元219年,老将黄忠在定军山一战大展神威斩杀了曹魏名将夏侯渊,魏王曹操大惊,放声痛哭,起大军杀奔汉中,势必要杀黄忠灭刘备为夏侯渊报仇。而此时王平正好毛遂自荐:“我深知地理,愿同徐晃将军一同破敌。”曹操大喜,命王平为副先锋,随徐晃一同领兵。
徐晃自认为自己智勇双全,于是让部队渡过河水,列阵迎敌,也就是仿效韩信破釜沉舟,背水破敌。而王平却建议到:“将军虽然用韩信的计谋,但韩信是料敌人无谋才用此计激励将士,而对面的部队主将是赵云、黄忠等人,你料定他们的计划吗?”徐晃只是不听,命王平把守营寨,自己去攻打蜀军。估计徐晃不知道,黄忠、赵云等人已经计划两面夹击魏军了,结果徐晃不敌大败而回,魏军淹死不计其数。
谁知徐晃不但不自我检讨,却埋怨王平不来救援,甚至都想杀了王平。王平有理无处说,只好把心一横,率领本部人马点燃魏军营寨,趁乱投奔对面的赵云而去。赵云将王平引荐给刘备,刘备知道王平熟知汉水地理,于是高兴地说道:“我得子钧,取汉中无疑了!”
自此王平归蜀,此后随刘备在汉水之战大败曹操,多立功劳。虽然徐晃威胁王平,是王平投降蜀汉的直接原因。但还有很多王平无法诉说的缘由,因为抛弃强大的曹操,投奔立足未稳的刘备,对王平来说简直是弃暗投明。
是金子总会发光首先,王平此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,历史中称王平“手不能书,所识不过十字”,但王平却是个不识字的文化人,有着自己理想。不但能“口授作书,皆有意理”,而且在那个乱世,出身行伍的谁不愿意建功立业,自己刚出道就遇到徐晃这样的莽夫领导,自然在曹魏过得很不如意,甚至成了上司的出气筒。在随徐晃出战时,曹操只给了一个“校尉”头衔,这对王平来说无法忍受,难道自己就这样不值钱吗?
其次,王平哪里人,巴西郡宕渠人,在张郃被张飞击败后,此时的宕渠已经属于刘备的地盘了。家人在刘备处,自己却在曹操处,如刘备早期谋士徐庶一样,身在曹营心在汉。王平本想在曹魏处建功立业,但曹魏不容,所以还不如投降刘备,家人团聚岂不美哉。
最后,王平在曹魏不如意,但到了刘备处,却从“代理校尉”直接变为了“牙门将、裨将军”。如果你是王平,一个校尉还是代理的,你说你气不气,而到了刘备处直接升为将军,简直就是遇到了春天。所以王平不但抛弃了曹操,还是毫无悔意的离开。
刘备得到王平后,很快击败了曹操,占领了汉中全境,与同年自立汉中王。王平自然也会水涨船高。而此时的曹操不但失去了兄弟夏侯渊,还失去了汉中。如果跟战败的曹操北去,估计都会受到责罚,到时候连校尉都做不了。
当然王平是金子总会发光,在随诸葛亮北伐时,王平屡立战功成了蜀军不可多得的将才。
在街亭之战中,虽然马谡指挥失误,但王平却严阵以待,率领数千人鸣鼓对峙,让张郃以为有埋伏,不敢大举进攻。公元231年,诸葛亮还曾命王平驻守南围,司马懿命张郃攻打,王平坚守不出,张郃不能胜。在蜀汉后期,蒋琬病重期间,王平临危受命,在汉中击败曹爽的数十万大军,可谓国家柱石之臣。
王平最终的结局还是不错的,王平在魏国郁郁不得志,但到了蜀国确实大放异彩。王平最后被封为安汉侯,顾名思义就是安定蜀汉的意思。王平于公元249年逝世,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。也算是功成名就封妻荫子了。
蜀将王平怎么死的
下一篇:宇文士及和宇文化及什么关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