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不了解韩林儿也没关系,因为据说韩林儿就是张无忌的原型。张无忌大家肯定都知道了,不过虽然韩林儿没有张无忌那样的经历,但是同样也算是比较传奇的了。而历史上韩林儿有一个外号叫做小明王,这个称呼是什么意思呢?韩林儿最终是怎么死的,真的是被朱元璋杀掉的吗?那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他,他的结局为何没像张无忌那样归隐呢?
韩林儿(?-1366年),栾城(今河北栾城西)人,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。
父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。韩山童牺牲后,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。至正十五年春,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(今安徽亳州),立为帝,称小明王。国号大宋,年号龙凤,以亳州为都城。
元至正二十六年,朱元璋遣廖永忠迎接韩林儿返回应天府,途径瓜洲时,韩林儿沉入江中被淹死,但此事是否为朱元璋所策划,至今仍未有确切的定论。
至正二十二年(1362年)六月,田丰、王士诚寻找机会刺杀了察罕帖木儿,进入益都。元朝将兵权交给王保保,王保保率军将益都重重包围,陈猱头等向刘福通告急。刘福通便从安丰引兵支援,在火星埠与元军遭遇,被元军大败,逃回安丰。元军急攻益都,挖地道进入益都,杀死田丰、王士诚,而将陈猱头套上械锁,押送京城,韩林儿势力大窘。
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),张士诚手下将领吕珍包围安丰,韩林儿向朱元璋告急。朱元璋说:“如果安丰被攻破,张士诚的势力就会更强大。”于是亲自率军前往支援,但这时吕珍已经进城,杀了刘福通。朱元璋赶走吕珍,拥韩林儿返回,让他住在滁州。第二年,朱元璋自称吴王。又过了两年,韩林儿死去。有人说是朱元璋命廖永忠迎韩林儿回应天,船到瓜步时,韩林儿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(另说为朱元璋谋杀)。
当初,朱元璋驻扎和阳时,郭子兴去世,韩林儿任命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,张天..为右副元帅,朱元璋为左副元帅。当时朱元璋孤军守城,而韩林儿因自称宋朝之后,四方起而响应,于是朱元璋便用其年号以号令军中。韩林儿死后第二年,朱元璋才将这一年定为吴元年。当年,朱元璋派大将军平定中原,元顺帝逃至北方,此时距韩林儿死仅一年多时间。韩林儿称帝共十二年。
元朝末年,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传言,说:“天下正当大乱之时,弥勒佛将降临于世。”黄河以南、江、淮之间的很多百姓都相信他的话。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同伙杜遵道、罗文素、盛文郁等也宣扬“: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,应当掌管中原。”于是杀白马黑牛,对天地发誓,图谋起兵,并决定以红巾为号。郭子兴,张士诚,陈友谅举旗起事时就拜小明王韩林儿为正主。
1352年濠州郭子兴发动起义,攻占濠州,遵照杜遵道的号令。也就在这一年,25岁的朱元璋投奔郭子兴,1355年2月,刘福通迎回逃匿韩林儿,拥立他称帝,号小明王,建国大宋,年号龙凤,建都毫州。红巾军的势力最大时,中原各地红巾军都受大宋领导。 韩林儿也算是朱元璋上司的上司了。不过天下大乱之际,群雄并起,这种名分上的归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。而朱元璋事实上也根本没有对韩林儿称臣,只不过出于战略上的考虑,共用一个“龙凤”年号而已。正当朱元璋稳扎稳打、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,曾经风光一时的韩宋却是江河日下。元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),张士诚遣部将吕珍围攻安丰,刘福通只得向朱元璋求援。待援军到达,刘福通已被杀。朱元璋接到小明王把他安置在滁州。
在扫平群雄中,朱元璋一直表示接受大宋政权及韩林儿的领导。朱元璋军中,统用龙凤年号。甚至朱元璋在进号吴王,也用的韩林儿的名义。那么,朱元璋要称帝建立大明王朝,韩林儿就是绕不过去。
朱元璋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成为逐鹿天下的人物,继而成为时代风云际会的宠儿,不会仅仅是一种历史巧合。朱元璋和同时代的众多枭雄相比,更少以个人名利为出发点进行冒险的政治赌博;其能力、信念、人格更禁得起乱世考验。因而更具众望所归的个人魅力,能整合出一个同心同德、令将士用命的集团。这是如陈友谅、张士诚、方国珍等辈做不到的,此类枭雄虽熟谙厚黑学,能横行一时,但完全拘于眼前利益和个人虚荣,最终不免众叛亲离,难成大业。 刘福通既亡,韩林儿则只是一个普通人,只会慢慢被人淡忘。既无政治上的影响力,更谈不上军事上的号召力,战乱之后,教众各奔东西,或各自有所归属,也已丧失了宗教上的凝聚力。这样的一个韩林儿,随时可以让他“禅让”,所以在这个时候除去他,既无必要,也毫无意义。谁知,1366年,朱元璋命廖永忠接韩林儿去应天,至瓜步,船翻沉江而亡。显然,有人蓄意谋杀了韩林儿人。难道是朱元璋下令杀人?
原来,廖永忠私自揣摩朱元璋上意,自作主张,多事,杀了韩林儿。 实际上,如何安置韩林儿,对于朱元璋而言很简单。可以封爵位,也可以禅让。如果要杀韩林儿,早就有很多机会,也不一定等到他大局已定又快抵达应天。像朱元璋这样精研厚黑学之道帝王,没必要在这件事上给后人留下假想空间。
韩林儿为什么叫小明王?他是被朱元璋杀掉的吗?
上一篇:汉朝为什么那么多皇帝都有男宠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