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飞一直以来的形象就是一个黑脸大汉,脸红脖子粗,一脸大胡子,嗓门还很大,《三国演义》中有张飞在长坂桥一嗓子喝退曹操百万大军的描写,可以说是十分精彩了,这个时候的张飞绝对是威风凛凛。不过百万大军仅凭一个人就能喝退,还没有出手,这实在是太戏剧化了,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?
公元207年,曹操亲率大军南下荆州,刘备在当阳被击败,仓皇而逃。为了抓捕刘备,曹操令五千虎豹骑穷追不舍,当大军抵达当阳桥时,刘备手下名将张飞早已立于当阳桥,只手横拿长矛,对曹军怒喝:我是张翼德,谁敢过来和我决一死战。结果曹军无一人敢靠前,刘备才得以脱身。
相比《三国志》来说,《三国演义》版本更加玄幻。曹操抛下荆州数郡,亲率百万大军全力追击刘备,忠肝义胆的赵云单骑救主,在曹营杀了个七进七出。随后往当阳方向逃去,曹操大军紧追不舍,行至当阳桥遇到殿后的张飞。张飞在桥上大喝三声,吓死了曹将夏侯杰,曹操见后面灰尘滚滚,恐有疑兵,便撤军回营。
对比之下,这两个版本主要有三大差异:
1.历史上追击刘备的曹军并非百万大军,因为荆州数郡刚刚投降,人心不稳,需要大军驻守,何况五千虎豹骑足够消灭刘备;
2.领军追击刘备的并非曹操本人,而是虎豹骑统帅曹纯;
3.历史上赵云没有在曹营七进七出。
尽管这两个版本不同,但是对于张飞的描写却相差不大,只是多了个“吓死夏侯杰”的情节,结果都是张飞凭着二十骑吓退曹军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难道五千虎豹骑真的就怕张飞一人吗?
三国志原文:先主闻曹公卒至,弃妻子走,使飞将二十骑拒后。飞据水断桥,瞋目横矛曰:“身是张益德也,可来共决死!”敌皆无敢近者,故遂得免。
其实背后原因很简单,张飞事先锯断了桥梁,虎豹骑虽然精锐,却适合冲锋攻坚,面对断桥只能兴叹。况且张飞将二十骑设为伏兵,在后面来回奔跑灰尘滚滚,曹纯也担心有诈,因此只得作罢,不了了之。如果张飞没有“断桥”,以虎豹骑的冲锋能力,张飞再神勇也难以抵挡,由此可见,张飞并不是一个鲁莽的人。
当然,如果是曹操亲率百万大军,就算张飞“断桥”也无济于事,工兵营会快速重新搭建桥梁。至于张飞设下的伏兵,刘备总共就那点人马,这种情报并非秘密,曹操自然知道,所以不会中张飞之计。
长坂桥之战,可以说是张飞一生当中的得意之笔。一声好似轰雷震,独退曹家百万兵。曹操百万大军,却独惧张飞一人之勇。当时,曹营名将都在曹操身边,连大气也不敢出。随着张飞的一声怒吼,曹操瞬间萌生了退意。我们疑惑的是,张飞单枪匹马,为何能独退曹操百万大军?真相其实很简单。
书中写道:“又见桥东树林之后,尘头大起。”夏侯惇、夏侯渊等人在此之前已经多次中过诸葛亮的奸计,心理防线早就崩溃了;因此,张飞的疑兵之计在这里开始发挥了效果。曹操过来后,也很奇怪,张飞才一个人,他又不是傻子,为何敢独自对抗自己的百万大军?其中必然有诈!曹操是个多疑的人,没有把握的事情他是不会轻易动手的。因此,曹操决定再观望一会儿。
当时,张辽、张郃、许褚等猛将也在曹操身边,照理来说应该主动前去挑战的。但是,没有曹操的命令,谁也不敢先动手。书中写道:“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,如探囊取物耳。”关羽曾经在万军之中单人匹马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,曹操当时都惊为天人。现在,一个比关羽更加厉害的张飞就在自己面前。曹操也十分心虚,他怕张飞会突然冲过来,一枪要了自己的小命,毕竟关羽斩杀颜良那件事还历历在目。曹操非常害怕重蹈颜良的覆辙,于是在张飞的疑兵之计下,曹操开始有了退兵的念头。
书中又写道:“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。”张飞的一声怒吼,如同晴天霹雳,瞬间吓死了胆小的夏侯杰。夏侯杰之死给了曹操极大的震撼。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这么拖下去的话,没准张飞真的会冲过来。在一瞬间,曹操就下达了退兵的命令。张辽等人虽然认为其中有诈,但是曹操都下了军令,自己总不能抗命吧。等到张辽和许褚再次回到长坂桥的时候,张飞早就已经不见踪影了。
曹操在长坂桥的时候,已经被张飞给吓到了。曹操甚至忘了,自己其实还可以叫手下的将士万箭齐发。这也难怪,人在极度恐慌之时,头脑是一片空白。这点,曹操也不例外。曹操没有下达进攻的命令,手下的士兵根本不敢一起掩杀过去。至于其他的曹营名将,武力根本不如张飞,自己又何必出头,找张飞单挑呢?在此之前,赵子龙已经杀了五十多个大将。现在张飞或许比赵云更猛,自己何必冲上去当替死鬼呢?在一瞬间,所有的曹营名将开始集体沉默了。
总而言之,在天时、地利‘人和的情况下,张飞完成了单骑退雄兵的壮举。史书中记载道:“飞据水断桥,敌皆无敢近者。”可见,张飞的威慑力极大,一般的武将在他面前,根本不敢大声喘气!最主要的一点是,曹操惜命,这才让张飞侥幸成功了。
张飞真的喝退曹操百万大军吗?历史上真实情况如何?
上一篇:沈万三的聚宝盆谁给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