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晨风网!
首页 > 历史 >

五胡乱华是不是必然事件?

分享 时间: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

五胡乱华因八王之乱而起,使得当时西晋和草原进入到了一段十分黑暗的时期。304年,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国力衰弱,陆续建立多个政权与汉人对立。五胡只是指当时比较大的五个胡人部落,实际上乱华的远远不止五胡。五胡乱华整整持续了135年,在这100多年间,十六国相互厮杀,人间仿佛成了炼狱。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五胡乱华在历史上是一个必然事件,但造成的影响和破坏不应该这么大。西晋或许本有机会能够避免五胡乱华的发生,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。

五胡乱华是东西晋期间发生的一件历史事件,也是非常有争议的一个事情,但如果以现代角度来看,五胡乱华其实是一个必然的事件,即使不会发生如此大的动乱,小规模的冲突还是有的。

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对立,其实从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了,不过当时的游牧民族并不强大,无法对抗强大的中原王朝,因此都臣服在夏商周三个政权之下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游牧民族的人口增长,实力也开始上升,有了跟中央政权扳手腕的实力,冲突开始变大。东周和西周的分裂就是游牧民族的的干涉,犬戎攻进了周朝的首都镐京,当然也是诸侯国勾结的犬戎,周平王迁都到洛逸,开始了东周的历史。

自此,中原王朝就与游牧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,在其后的几千年里,双方冲突不断。在春秋战国时期,为了抵御游牧民族,靠近游牧民族的地方都修建了长城,而秦朝建立以后,秦始皇将这些长城连起来,有了现在的万里长城。

游牧民族的强大是在汉朝时候开始的。汉朝建立以后,主要的对手就是北方的匈奴,而匈奴因为有一个英明的部落首领,那就是冒顿,让匈奴统一并强大起来,开始频频南侵,汉朝只好采用和亲的方式与匈奴和平共处。直到汉武帝时期,才通过武力手段,打得匈奴衰落下去。

伴随而来的就是游牧民族不断迁居中原,在多代皇帝的宽容接纳政策下,胡人逐渐增多,盘踞华北地区,势力不断壮大,本来如果是跟汉人杂居的话,逐渐就融入到汉人力了,但是这些游牧民族在官府的默许下,是采用聚居的方式。到西晋时期,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、渭水流域,对西晋首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。

当然,并不是没有人注意到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王朝的侵蚀,这个人就是名不见经传的江统。江统这个名字很少有人知道。他格冷静沉着,有远大志向,当时他看到了迁居内地的游牧民族聚居对中央政权的威胁,于是写了《徙戎论》上奏晋惠帝,提出将氐、羌等族迁出关中的主张,还说当时的并州也就是山西一带匈奴作乱,要让匈奴迁回原地,不过没有没晋惠帝采纳。

那么这个《徙戎论》描述了哪些内容呢?鲁速不才,为大家稍作翻译梳理:

⊙四夷远离我们的文化圈,人野蛮不开化,从周朝开始就对四夷多有防范;

⊙经过历朝皇帝的打击,四夷不复存在,对于中原的威胁也减小了;

⊙四夷没有了,出现了很多的游牧民族,他们开始迁居中原,开始危害中原人民;

⊙关中土地肥沃,但不是为了养活游牧民族,非我族类其心必异;

⊙这些蛮夷不好好在自己的家乡待着来到我们中原作乱,陛下应该下旨,让他们迁回原籍,以消除游牧民族带来危害。

江统说的很有道理,但是晋惠帝没有采纳。十年以后,五胡乱华果然爆发了,当时的人都佩服他,但也没有用,已经无可挽回了,西晋就这样灭亡了,东晋建立,北方就被游牧民族占据了。后来江统历任中郎、太子洗马、博士、尚书郎、大司马参军、廷尉正、黄门侍郎、散骑常侍等,也给朝廷提了很多好的建议,被朝廷采纳的也很多,但是最出名的还是《徙戎论》。

但实际上无论江统的《徙戎论》是否会执行,都不会改变五胡乱华的结果,江统认识到了游牧民族聚居的后果,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迁回原籍的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。迁回原籍这个命令的执行是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基础上的,如果当时的晋朝能够震慑这些游牧民族,那么也就不用迁回原籍了,这些游牧民族也不敢作乱。

在当时的情况下,可以通过大而化小的方式进行,也就是让这些聚居在一起的胡人分散居住,分散到汉人多的地方,通过婚姻等方式慢慢的同化。当然这也是理想状态,晋朝的衰落无可避免,没有了稳定的环境,这些胡人还是会作乱的。

五胡乱华之所以会发生是三方面的原因,其一,游牧民族也在发展,也在慢慢的变得强大,其二,他们在人口增多的同时,看到了富饶的中原,心里羡慕,所以才会迁入。其三,中原王朝衰败,这三点缺少一个也不会发生五胡乱华,也可以说五胡乱华是中原王朝在自作孽。

221381
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