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曹操刺杀董卓,是真想舍身取义吗?为何董卓背对着他,也没动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
曹操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,他戎马一生,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来统一和发展北方,为北方的安定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不过,在罗贯中“尊刘抑曹”的创作思路下,曹操在《三国演义》中的形象被塑造得狠毒奸诈、不可一世,小说中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,虽然名义上是汉朝丞相,其实却是汉贼,为天下所不齿。
不过,即使罗贯中有意夸大曹操的负面内容,而削弱正面内容,书中曹操在早期也还是有一些令人钦佩的举动,如发表檄文号召天下诸侯讨伐董卓,在讨董联军停滞不前时独自领军追击等等。此外,“孟德献刀”也是一个著名的故事。曹操持刀刺杀董卓,被发现后假称献刀,从而争取了逃脱的时间,这段剧情十分精彩,所以也广为人知。那么,曹操刺杀董卓,是真的想舍生取义吗?
孟德献刀发生于《三国演义》的第四回,“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”。在书中,董卓进入洛阳后独揽朝政,拥有着绝对的权势,但当时的皇帝刘辩已经十三岁,不便于董卓操纵,于是他便公然在朝堂之上宣布废黜刘辩,改立他八岁的弟弟刘协为帝,这引起了朝臣的不满,但尚书丁管表示反对后被牵出诛杀,群臣便也不敢再发声了。
刘协继位后,董卓被封为相国,并拥有“赞拜不名,入朝不趋,剑履上殿”的特权。不久,董卓杀害废帝刘辩,“自此每夜入宫,奸淫宫女,夜宿龙床。”他的种种暴行终于导致了爱国志士的愤怒,一个名叫伍孚的军官在朝服中藏上短刀,准备行刺。但董卓出身行伍,加上吕布及时赶到,伍孚最终并没有得手。
此后,董卓更加小心谨慎,“出入常带甲士护卫”,想要刺杀董卓的人更加没了机会。眼看着大汉江山要毁于奸贼之手,百官无不痛心疾首,而曹操则对司徒王允提出了“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,实欲乘间图之耳。今卓颇信操,操因得时近卓。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,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,虽死不恨”的计策。
第二天,曹操前往董卓的府邸,并趁着吕布前去牵马得到了与董卓共处的机会,原文写道:“操暗忖曰:‘此贼合死!’即欲拔刀刺之,惧卓力大,未敢轻动。”后来,董卓自顾自睡起午觉,面向床内侧,“操又思曰:‘此贼当休矣!’急掣宝刀在手,恰待要刺,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,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……操惶遽,乃持刀跪下曰:‘操有宝刀一口,献上恩相。’”
从这段文字来看,曹操想要动手的决心是确实存在的,但他同样担心刺杀失败而导致自己像伍孚一样被杀,于是动手时过于犹豫。由此可见,曹操确实想要刺杀董卓,但却并不是想要舍生取义,要是他做好了身死的准备,那么面对一个背对自己的人,只需狠下心连捅数刀,那么很容易达到诛杀的目标。
和藏短刀于朝服之中,趁入朝的机会“拔刀直刺卓”的伍孚相比,曹操的想法和做法都大有不同。一方面,伍孚身死后董卓加强了护卫,曹操事成后如被及时发觉恐难逃脱,另一方面,曹操眼中或许自己的性命是更加重要的,他脑海中的理想情况或许是董卓身死,自己也能够全身而退,总之,曹操在当时而言,还没有做好舍生取义的准备。
曹操为什么要刺杀董卓 曹操为何没有直接下手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