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国软禁楚怀王,究竟算不算失策的故事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。
秦国在软禁了楚怀王之后,立刻要求他联系楚国,拿出大量财物和土地赎人。
楚怀王本就是被骗来的,根本不服气,于是选择了强硬拒绝。
秦国还不甘心,于是瞒着楚怀王偷偷联系楚国,要求他们拿钱赎人。
结果,楚国朝臣们不但拒绝了这个提议,还主动联系齐国,希望能让楚国太子回来继位。
对于这件事,后世有不少人幸灾乐祸,觉得楚怀王这水平真是太差劲了,被绑票了都没人愿意赎他,堪比明英宗朱祁镇。
可是当齐国听到楚国的要求之后,立刻也选择了狮子大开口:想要回你们的太子?可以,拿钱来赎。
就算楚怀王水平差劲,难道从未执政的楚国太子也差劲吗?
或许又有人会说,这个太子当然差劲了,在秦国当人质的时候,居然还把人家大臣给弄死了,楚怀王被秦国软禁,都是因为这个坑爹的儿子啊。
可是从齐国大臣们的议论来看,事情显然不是这样的。
当齐国选择向楚国狮子大开口之后,朝堂上立刻就有部分齐国大臣反对。
他们的观点是,我们就算扣留了这个太子,人家楚国难道不会再重新选一个人成为新太子吗?
如果真发生了那种事,我们不但拿不到赎金,还平白得罪了楚国,这是图什么呢?
还有一个大聪明说,楚国如果敢选新太子,我们就联合其他国家攻打楚国,看他们怎么办。
最后,齐国还是选择了放弃勒索,直接把楚国太子放回去继位,就是楚顷襄王。
其实通过这一系列事件来看,无论是秦国还是齐国,都没有把楚怀王父子看得多么重要,只是简单地当成了可以换取利益的筹码。
楚国当然也没有把楚怀王父子看得多重要,只是简单地当成本国面子而已。
这其实和楚怀王父子为人如何没有关系,而是一个国家的政治领袖,其真实价值也只有这么一点。
如果一个国家处于上升期,那么无论是八岁的顺治还是六岁的康熙,都可以带领国家蒸蒸日上。
如果一个国家处于下降期,那么无论谁来当皇帝,最多也只能稍稍延缓颓势,却无法直接改变。
比如以前楚国强大的时候,那是想欺负谁就欺负谁,可也没有多少人觉得,这是楚王有多牛,反而觉得这是楚国太牛了。
可反过来,当楚国处于下降期的时候,却非要楚王来背锅。
风光时没人把功劳归于楚王,衰落时所有问题都怪楚王,这本身就是一种双标行为。
其实在楚国看来,能迎回楚怀王父子固然好,可一旦无法迎回,就赶快重新选个国王,绝不能让大位空缺,导致敌人觊觎。
其实站在齐国的角度,把楚国太子放回去其实也是最优解。
如果齐国真想从楚国捞好处,其实根本没必要拿楚国太子做文章,只需要跟着秦国一起攻打楚国就行。
楚国肯定顶不住秦国和齐国的夹攻,国土沦陷是必然。这样一来,齐国就能获得更多的好处。
齐国国内也有人提出过这样的建议,最终不了了之,这其实就是齐国制衡天下的手段。
楚国看起来强,但面对秦国的时候总是吃亏,这下连国王都被软禁了。
如果齐国再跟着秦国一起落井下石,当然可以获得好处,但楚国就变得更弱了,而秦国就会变得更强了。
齐国想要利益,但也怕秦国获得更多利益,两相一权衡,还是决定不掺和这件事,维持齐楚两国的友谊。
在楚顷襄王继位之后,秦国立刻改变了策略,要求楚顷襄王老实听秦国的话,否则他们会立刻把楚怀王放回去。
楚顷襄王也不怂,表示你敢送我就敢接,大不了退位,反正我是太子,这位置以后还是我的。
秦国软硬两招都不好使,于是选择直接出兵,在秦楚两国边境大肆抢劫,楚顷襄王要求边将搞好防守,不要主动出击。
秦军一看楚军不接招,只是严阵以待,知道这仗打不起来了,于是放了一番狠话之后,就选择了撤军。
此后,秦楚两国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和平,而楚怀王也在不久之后逃了出去。
但楚怀王的运气不太好,他先是逃到赵国,但赵国不敢收留,楚怀王又逃到魏国,却在转移的过程中,再度被秦军抓了回去。
一年之后,楚怀王病逝,秦国将楚怀王的遗体送回楚国。
这件事,楚怀王自然是大亏,但秦国也没赚。
后世不少历史学家都认为,软禁楚怀王是秦国为数不多的失误行为,因为他们错判了形势,误以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楚国内乱。
我个人非常认可这一观点。
楚国是一个多头政治格局,国内贵族的实力不可小觑,他们之所以没有彻底爆发内战,完全是楚王的存在,维系了这种平衡。
对于各大贵族而言,他们对彼此都没有压倒性的优势,所以也不打算打破这种均势,所以他们对于楚王的态度都是比较正面的。
在这种背景下,指望抓个楚王导致出国内乱,纯属是想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