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晨风网!
首页 > 历史 >

秦武王嬴荡是一位有能力且极有抱负的君主,为何会举鼎而死?

分享 时间: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

嬴荡,即秦武王,他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,秦惠文王之子。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,接着往下看吧。

在秦国历代先王之中,秦武王嬴荡无论是与自己的父亲秦惠文王嬴驷,还是与自己的兄弟秦昭襄王嬴稷比起来,由于死法太过奇特,再加上在位时间较短,因而显得有些无能,甚至搞笑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秦武王嬴荡实际上也是一位很有能力,且极有抱负的君主,至于其在洛阳举鼎而死,其实背后是有特殊原因的。

秦武王嬴荡并非昏庸之君,乃是极有能力的开拓之主

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(前311年),秦惠文王嬴驷去世,秦武王嬴荡继承王位。秦武王虽然在位不足四年,但从其所作所为来看,他虽然身高体壮、孔武好战,但也并非一个赳赳武夫,而是一位极有作为和抱负的开拓之主。

秦武王即位之后,首要的任务便是稳固统治,他先借齐使之力,压制韩、魏两国,使其不敢在秦王新立之际妄想攻秦。之后,又先后通过羁縻韩国,联盟魏国。之后,又趁着列国恭祝自己即位之际,秘密与越国达成夹击楚国的密约。通过一系列的措施,嬴荡迅速稳住了周边邻国。

秦武王元年(前310年),蜀相陈庄作乱,杀死蜀侯通国,秦武王嬴荡于是派甘茂平定蜀国叛乱,诛杀陈庄,之后又派兵攻打义渠、丹犁, 从而确保了秦国腹地的稳定。此外,又通过驱离张仪,设立左右丞相等方式,逐步瓦解国内魏国权臣。

在国内趋于稳定之后,秦武王嬴荡一改父亲在位时循序渐进的策略,开始积极谋求东出。彼时,韩国军事重镇宜阳,乃是阻挡秦国东进最为重要的屏障,秦军只要想兵出函谷关,就必须掌控此地,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后勤物资与兵员的输送通畅。

秦武王三年(前308年)秋,秦武王派甘茂出使魏国,在以“共享伐韩之利”为诱饵的同时,对魏国施加政治军事压力,最终使得魏国同意出兵助秦,共伐韩国。甘茂回国之后,与秦武王订立息壤之盟,秦武王则表示将全力支持甘茂,派其率兵攻打宜阳。

秦武王四年(前307年),在秦武王的鼎力支持之下,秦国最终攻克宜阳孤城,斩首六万。之后,秦军又乘胜渡过黄河,夺取武遂并筑城,韩襄王则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国谢罪,同秦国议和。至此,秦国完成了东出的第一步。

“九鼎”在先秦时期意义非凡,秦武王意图问鼎中原却意外身亡

“九鼎”虽为死物,但在先秦时期,却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。相传,夏朝初年,夏王大禹分天下为九州,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而铸成九鼎,并将全国九州名山大川、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,置于夏王朝都城,以示天下一统。

夏朝灭亡之后,成汤得九鼎而建立商朝;商朝灭亡之后,姬发又得九鼎而建立周朝。早在周定王元年(606年),一代雄主楚庄王便曾率兵北上,屯兵于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,询问九鼎之大小、轻重,于是便有了“问鼎中原”之语。

如上,历经夏朝、商朝、周朝三代,“九鼎”早已经超出了其本身的意义,而已经成为了象征国家政权、象征天子权力的传国之宝,与后世的传国玉玺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如今,周王室的声威虽已经极度衰弱,但自楚庄王“问鼎中原”后,还没有任何一位诸侯王,公然挑战过周天子的权威。

拿下宜阳之后,周王畿已是近在咫尺,于是秦武王嬴荡便于周赧王八年(前307年)八月,率兵来到周王畿,见到了传说中的九鼎。根据《东周列国志》的记载,秦武王看过九鼎之后,赞叹不已,见鼎腹刻有荆、梁、雍、豫、徐、扬、青、兖、冀等九字,秦武王便指着雍字一鼎叹曰,“此雍州,乃秦鼎也。寡人当携归咸阳耳”。

而守鼎的官员则说,“自有鼎以来,未曾移动,闻人传说每鼎有千钧之重,谁人能举?”秦武王便问跟随在自己身边的两个有名大力士任鄙和孟贲,任鄙知道秦武王恃力好胜,便表示自己举不动,而孟贲则上前尝试,结果费尽力气也只是让鼎离地约有半尺,便又放回。

之后,秦武王不顾众人劝阻,亲自上前尝试,结果也使鼎离地半尺,秦武王想要转身将鼎挪离原地,却不觉力尽失手,鼎坠于地,正压在武王右足上,直接将胫骨压断,当夜便气绝而亡。

秦武王举鼎,固然有恃力好胜之心,以致有此鲁莽之举,但同时未必便没有其他深意,如果秦武王果然能将此鼎搬离原地,岂不说明秦国已有撼动周朝天下之力,毕竟九鼎代表的乃是国家政权、天子权力。要知道,所谓“天命所归”之类的东西,在那个时代的影响力是极为巨大的,可惜的是秦武王此举最终以失败告终。

221381
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