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,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,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,黄巢生性暴虐,却拔除了危害千年的世家大族之祸,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讲述黄巢的故事。
唐朝末年,天下大乱,科举考试没有受到影响,来自各地的文人纷纷赶赴长安,想要通过科举考得一官半职,但科举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最后能够如愿以偿的寥寥无几。落榜的人大多心情郁郁,可有一人却是怒发冲冠,他就是黄巢。
黄巢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盐商家庭,自小天资出众家族将改换门庭的希望都放到了他身上,可他成年之后几次参加科举却都名落孙山。他并不觉得自己无才,反而认定是考官有眼无珠、朝廷取士不公,对大唐充满了怨恨。
怀着这份深切的怨恨,他在秋风萧瑟的长安,望着满城的金菊,怒气冲冲的写下了一首名传千古的诗:
“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”
在所有咏菊的诗中,这首诗的杀气是最重的,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流露出反骨了。早在黄巢年仅五岁的时候,他就在祖父面前写下来“堪于百花为总首,自然天赐赫黄衣”、“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”这样充满造反意味的诗句。
不得不说,黄巢的天性里就有一种不安分的残暴,科举的失利更是激发了这种残暴。此时恰逢乾符元年,天降大灾,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与尚君长带领数千人揭竿而起,黄巢大喜过望,二话不说聚兵响应,就此开始了他充满罪恶的造反生涯。
无恶不作
唐朝当时已经走向了末路,皇帝昏庸无能贪图享乐,大臣们明哲保身横征暴敛,百姓在他们的压迫下饿殍遍地,农民起义是大势所趋理所当然。
领导起义军的更是一时豪杰,可黄巢却不一样,他并非是什么大义之人,他的造反只为荣华富贵,满足他变态的欲望。广明元年十二月五日,势头正盛的黄巢攻破长安,成为了这座首都的主人。
百姓们早对唐朝的黑暗统治失望至极,对他的到来非但没有反抗,反而还夹道欢迎。春风得意的黄巢也没让百姓们失望,和颜悦色的保证会善待百姓,还天下一个太平。
百姓们欢呼雀跃,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,仅仅几天之后,黄巢的部队就在他的默许下开始了疯狂的烧杀抢掠。他们肆无忌惮的闯进平民家中,抢夺他们的财产,遇到有姿色的女子就抓入军营轮番侮辱,一时间,昔日的繁华都城沦为了一片地狱火海。
军队如此行事,作为首领的黄巢自然得到了数不清的好处,聚集了无数的珍宝。志得意满的他抱着抢来的美女肆意享乐,继续派人抢掠长安周边的城镇,残杀了无数平民,而这也让他失尽了人心。
很快,朝廷的军队就开始进行反扑,他兵败如山倒。大败之后,黄巢带着残余的军队四处奔逃,路途中他所抢来的珍宝四处遗失。
可他已经顾不得心痛了,此时他最缺的并非是金银,而是粮食。他的军队已经没有军粮可食了,再这样下去的话,迟早要发生暴动。焦急之下,一个变态的主意在黄巢的心头诞生——没有粮食吃,那就吃人。
他不仅把两方军队战死的士兵制成军粮,还四处抢掠无辜的平民作为食物。每抓到一群人,他就用巨大的石磨将他们磨成碎肉,供自己和士兵果腹。这样的行径,岂是人能做出来的?
拔除毒瘤
以上种种,无一不证明黄巢是个得志就猖狂的恶棍,他无恶不做,肆意烧杀抢掠,给百姓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他也无意间做了一件好事,拔除了一个缠绕了中国数百年的毒瘤——世家大族。
不得不承认,世家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,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,聚团垄断知识、占据上层绝大部分职位的他们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障碍。
从唐太宗开始,历代的唐朝皇帝就一直致力于压制世家,可在世家的垄断下,寒门有才之士极少,官职始终被他们占据大半,皇帝也无法将他们彻底拔除。
皇帝无法拔除世家,是因为治理天下需要有才之士,可黄巢的目的不是治理天下,而是肆意享乐,所以攻进长安之后,他就肆意抓捕书生和有钱人,勒索钱财,然后将他们残忍杀害,杀的那叫一个尸横遍野,无人生还。
天下什么家族文人最多?世家!什么家族有钱人最多?还是世家!最顶尖的世家汇集在哪里?长安!黄巢这么一杀,困扰了天下数百年的世家就被杀了一大半,剩下的都不成气候。
这个阻碍天下进步的毒瘤,终于在黄巢的屠刀之下迎来灭亡,从此再也没能恢复元气。在所有的农民起义军首领中,黄巢可以说是名称最差的那一类。
他生性残暴,不把人民放在眼中,杀人如麻,无恶不作。但他无意间拔除了世家这个毒瘤,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,这或许也算是上天对他蹂躏的世界的一种补偿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