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艺(588~627年),本名子延,字彦超,京兆郡云阳县人,隋末唐初将领,隋朝左监门将军罗荣的儿子。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在演义小说当中,罗艺最重要的身份,是罗成他爹,秦琼他姑父。但在真正的历史上,其实压根就没有罗成这个人,罗艺和秦琼之间,也没有半毛钱关系。
历史真实的罗艺,其实是一个骁勇善战的虎将。本是隋朝边军将领,在隋朝末年自立一方。后来在李渊崛起之后,投靠了李渊。投靠李渊之后,罗艺又和太子李建成交好,成了李建成依仗的心腹重臣。玄武门事变后,罗艺担心李世民会清算他,所以便起兵造反,最后兵败被杀。
公元588年,罗艺出生于京兆府云阳县,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附近。在演义小说里面,罗艺是罗成他爹,当年更是北齐的武将,所以让人感觉年龄似乎很大,似乎是李渊那一辈的人。但实际上,历史上真实的罗艺,其实和李建成是同龄人。罗艺出生于公元588年,而李建成出生于589年。
而且,罗艺出生的时候,北齐已经亡了十多年了。就在罗艺出生的这一年,隋朝正准备大军南下,灭掉南陈,彻底统一天下。所以演义小说里的很多故事,光从时间上来说,就根本对不上号。
罗艺他爹罗荣,曾任隋朝的左监门将军,可以理解成今天的首都卫戍部队司令,绝对算是一个很大的官了。所以后来罗艺长大之后,自然也就理所当然地接了他爹的班,进入军中做官。
不过,大概是因为身为官二代的原因,罗艺这个人脾气不是很好。史书上对评价罗艺为‘艺性桀黠,刚愎不仁,勇于攻战,善射,能弄槊’。从史书上的这个评价我们也可以大致看出来,罗艺应该算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形象,但是个人勇武确实很强,这也很符合他的家世。
而从后来的故事当中,我们更可以看出,罗艺的性格,决定了他的一生。
因为他爹的缘故,再加上本人作战勇敢,罗艺在军中升迁自是一帆风顺,很快就升迁为虎贲郎将,做到了和他爹同等的官位。此时的罗艺,也就24岁左右。
一个24岁的年轻人,便做到了正军级的高位。就算他爹帮助再大,这也是相当可怕的。大家其实可以类比一下,如果今天有个24岁的年轻人,已经当上了军长,那得是一个什么概念?当时的罗艺,其实就是这样的。
再之后,在罗艺25岁那年,隋炀帝远征高句丽。罗艺奉命在北平郡督军,受当时的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直接管辖。这个李景也是出身名门,出身陇西李氏,和后来的唐高祖李渊是一族。要论关系的话,李渊还得管他叫一声叔叔。俩人关系也不算特别远,李渊的高祖,和李景的曾祖是亲兄弟,还没出五服。
到了李景麾下之后,罗艺桀骜不驯的坏脾气,开始显现出来了。作为一个年纪轻轻,便已经成为正军级干部的军界新星,不服管也是可以理解的。不过,罗艺当时做得就比较过火了。不但多次欺辱李景,甚至还诬告李景谋反。虽说最后查无实证,没能真的将李景拉下马。但这件事之后,两人之间的仇怨,也算是彻底结下,再也解不开了。
等到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结束,隋朝在各地的统治也就开始逐渐崩溃了。当时在幽州这边,也开始逐渐有农民军出现。在镇压农民军的过程当中,罗艺作战极为勇敢,反倒是幽州地区的其他将领,多次战败。在这个过程当中,罗艺不但打出了自己的威望,同时也在军中培养了很多嫡系人马。
再后来,恰逢李景被农民军杀害,罗艺便成了隋朝在幽州地区,最具实权的一个将军。此后,罗艺趁机而起,囚禁当地的郡守。至于其他几位同级将军,则是忌惮罗艺的威势,只能被迫臣服于罗艺。
就这样,罗艺轻而易举地占据了整个幽州,成了所谓的幽州王。
虽然占据了幽州,但罗艺接下来的处境,却十分微妙。作为一方割据势力,罗艺的整体实力其实并不算强。尤其是和周围几个邻居相比,更是差距极大。当时在罗艺周围,北边是突厥等游牧政权,东北是雄踞辽东的高开道,还有高句丽等政权。西边是雄踞关中的李渊,以及占据半个山西的刘武周。南边则是窦建德、李密等农民军。这些邻居,几乎每一家都比罗艺更强,除了辽东的高开道之外,罗艺基本上是哪一个都打不过。
此时的罗艺,扩张肯定是做不到的,也就只能凭借着个人勇武,能够勉强守住幽州这块地盘。
这样的处境,让各方面都对罗艺的态度极为谨慎,各方都想尽可能地拉拢罗艺。毕竟,只要拉拢住罗艺,控制了幽州,不管对于哪一方来说,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当时罗艺其实也明白这个道理,知道自己注定不可能真的自立一方,所以便觉得待价而沽,争取把自己卖出一个最好的价钱。
最后,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之后,罗艺选择了投靠李渊。此时的李渊,已经占据了整个关中地区,并且攻下了陇西和河西之地,即将攻入蜀地。放眼天下,当时已经没有比李渊更强大的割据势力了。如果说有谁能统一天下的话,那么李渊的可能性显然是最大的。罗艺更明白,一旦自己在这个时候投靠了李渊,对李渊东进中原,绝对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,李渊肯定会给他一个最好的价钱。
后来的事情证明,罗艺的想法是对的。对于罗艺的归降,李渊果然开出了一个最高的价码。不但封其为燕王,甚至还直接赐李姓给罗艺,让罗艺改名为李艺。
改姓这件事,在今天看来,可能侮辱的成分更多一些。但在古代,这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耀,意味着皇帝从此之后,把这个人纳入了自家的族谱当中。而燕王这个封号,更是十分特殊。此时的罗艺,单从爵位上来说,放眼整个唐朝,应该排第五,仅次于李渊本人和他的三个儿子而已。
这个价码,显然已经高得不能再高了。
武德三年,罗艺正式归降唐朝。这一年,罗艺33岁。
归降唐朝之后,罗艺也没有辜负李渊开出的超高价码,确实为唐朝统一天下,做出了很多贡献。李世民和窦建德大战期间,正是罗艺从旁牵制,才让窦建德没敢倾巢出动。后来,刘黑闼起兵造反的时候,罗艺更是带上麾下全部兵马,竭尽全力从北方牵制,这才让唐朝顺利击败了刘黑闼。
刘黑闼本是窦建德的部将,窦建德战败被杀之后,刘黑闼第一次起兵造反,被李世民镇压。这次过程当中,罗艺出力较少,但也算是出了不少力。不过第二次,刘黑闼二次卷土重来的时候,唐朝这边换上了李建成为太子,这一次罗艺则是倾尽全力战斗。也正是在这次战斗当中,罗艺和李建成有了联系。此后,罗艺更是直接投靠了李建成,倾心帮助李建成。
解决了刘黑闼之后,唐朝其实已经基本统一了整个中原,成为了一个大一统王朝。不过,随着唐朝的彻底统一,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,也彻底暴露了出来。李建成作为嫡长子,做太子是理所当然。而李世民则战功更盛,在军中更具威望。所以,两人几乎是谁都压制不了谁,围绕着太子之位爆发了巨大的矛盾。
在这场冲突面前,罗艺选择了站队,站到李建成那边去。罗艺此时的想法,其实和当初投靠李渊的想法类似。因为相比李世民,李建成本就是太子,胜算显然更大。而罗艺作为一个封疆大吏,全力支持李建成的话,显然会让李建成更具胜算。如此一来,李建成将来登基之后,罗艺自然也就能得到更大的好处。
站队的过程当中,罗艺可以说是全力支持李建成。甚至就连李建成府上的亲卫,都是由罗艺帮忙训练的。在接下来的两年里,除了全力支持李建成之外,罗艺本人也被李渊从幽州调到了泾州。这点倒是也很好理解,说到底,幽州是罗艺起兵的地方,如今唐朝已经统一,李渊不可能允许罗艺,对幽州的控制过强,肯定是要有所削弱的。对此,罗艺也没什么意见,直接老老实实去了泾州,继续帮李渊站岗放哨,抵御北方的突厥。
如果一切顺利的话,李渊去世后,李建成当上太子,罗艺肯定能够获得更大的好处。但可惜的是,武德九年,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玄武门事变爆发,李建成被李世民干掉了,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。这下,罗艺可就彻底慌了。
要知道,之前罗艺可是坚决站在李建成这边,全力和李世民为敌。如今李世民做了皇帝,那罗艺还能落得好处吗?虽然李世民极力安抚,承诺不会对罗艺下手。但此时的罗艺,还是惶惶不可终日,决定铤而走险,起兵造反。
虽然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很小,但总比等着让李世民杀头更好啊!
公元627年正月,唐朝贞观元年,就在李世民刚刚登基之后不久,罗艺假传旨意,率兵向长安方向进攻。消息传到长安之后,李世民当即命长孙无忌和尉迟恭两人,领兵出征,对付罗艺。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,大家都高估了罗艺的威胁。罗艺起兵之后,罗艺麾下的将军们,根本不愿跟着造反,直接指挥麾下兵马,进攻罗艺。
结果,双方交战之后,罗艺大败,根本不是对手。战败之后,罗艺连自己的妻儿老小都顾不上,直接带着亲兵逃往突厥。然而还没逃出多远,他麾下的亲兵便背叛了他,直接一哄而上,砍了罗艺,将罗艺的首级送往了京城。
就这样,一代枭雄罗艺的故事,就此结束。罗艺死的时候,年仅39岁。
回顾罗艺的故事,我们不难发现:其实如果罗艺降唐之后,没有站队到李建成那边的话,根本不会出任何问题。以罗艺当时的身份和地位,就算不站队,等到将来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出胜负之后,一样要尊他为大功臣。至于更多的利益,罗艺本来就已经是位极人臣的燕王,想要更进一步,其实已经不可能了。就算李建成登基之后,其实也不可能给他。
说到底,罗艺还是死在了自己的贪念上。如果罗艺不曾站队,根本什么问题都不会有。
罗艺的故事,也带给我们一个启示:很多时候,不站队或许就是最好的选择。站队或许有机会分享更多的利益,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风险。不站队,很多时候其实也是一种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