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晨风网!
首页 > 人物 >

江西省吉安市有哪些历史名人

分享 时间: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
    吉安市,江西省辖地级市,古称庐陵、吉州,位于江西省中部,赣江中游,西接湖南省,南揽罗霄山脉中段,据富饶的吉泰平原,地形以山地、丘陵为主,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,总面积25283平方千米。 元初,取“吉泰民安”之意改称“吉安”。庐陵文化是吉安江右人创造出来的区域性文化,是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,吉安有革命摇篮井冈山。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吉安有哪些名人吧,欢迎各位朋友补充,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。     欧阳修(1007年8月6日—1072年9月8日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六一居士,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(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)人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。       欧阳修四岁丧父,虽家贫而好学。宋仁宗天圣八年(1030年)进士及第。景祐元年(1034年)任馆阁校勘,两年后因替被贬的范仲淹申辩而被外贬夷陵。后入朝复职,又升知谏院、知制诰等职,赞助推行庆历新政。新政失败后,上疏反对罢免范仲淹等事,被外放知滁、扬、颍及应天等州府。数年后再度被召回朝,拜官翰林学士。嘉祐五年(1060年)升任枢密副使,次年拜参知政事。宋英宗即位后,被卷入濮议之争中,颇受非议。宋神宗即位后力求辞位,出知亳、青、蔡三州,又反对熙宁变法的部分措施。 熙宁四年(1071年)得以太子少师致仕,翌年逝世,享年六十六岁。累赠太师、楚国公,谥号“文忠”,世称“欧阳文忠”。      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,为文以韩愈为宗,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,以文章负一代盛名,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和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中。平生喜好奖掖后进,曾巩、王安石、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提携和栽培,对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其文纡徐委曲,明白易晓,擅长抒情,说理畅达,影响了宋朝一代的文风。诗风雄健清丽,词风婉约有致。此外在经学、史学、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卓著的成就,苏轼称他“事业三朝之望,文章百世之师” 。曾主修《新唐书》,并独撰《新五代史》。今有诗词文集《欧阳文忠公集》《六一词》等传世。       文天祥(1236年6月6日—1283年1月9日),初名云孙,字宋瑞,又字履善,自号浮休道人、文山。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(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)人,南宋末年政治家、文学家,民族英雄,与陆秀夫、张世杰并称为“宋末三杰”。       宋理宗宝祐四年(1256年),二十一岁的文天祥中进士第一,成为状元。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,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,讥讽权相贾似道而遭到贬斥,数度沉浮,在三十七岁时自请致仕。德祐元年(1275年)元军南下攻宋,文天祥散尽家财,招募士卒勤王,被任命为浙西、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。在援救常州时,因内部失和而退守余杭。随后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,奉命与元军议和,因面斥元主帅伯颜被拘留,于押解北上途中逃归。不久后在福州参与拥立益王赵昰为帝,又自赴南剑州聚兵抗元。景炎二年(1277年)再攻江西,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。祥兴元年(1278年)卫王赵昺继位后,拜少保,封信国公。后在五坡岭被俘,押至元大都,被囚三年,屡经威逼利诱,仍誓死不屈。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(1283年1月)文天祥从容就义,终年四十七岁。明代时追赐谥号“忠烈” 。       文天祥多有忠愤慷慨之文,其诗风至德祐年间后一变,气势豪放,允称诗史。他在《过零丁洋》中所作的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,气势磅礴,情调高亢,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。文天祥的著作经后人整理,被辑为《文山先生全集》。       取自清乾隆修《浙江余姚杨氏宗谱》       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—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,自号诚斋野客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文学家、官员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南宋“中兴四大诗人” 。      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。绍兴二十四年(1154年)举进士,授赣州司户参军。历任国子监博、漳州知州、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。在朝廷中,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。绍熙元年(1190年),借焕章阁学士,为金朝贺正旦使接伴使。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、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,改知赣州,不赴,乞辞官而归,自此闲居乡里。开禧二年(1206年)卒于家中,谥号文节。       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,独具风格,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。学江西诗派,后学陈师道之五律、王安石之七绝,又学晚唐诗。代表作有《插秧歌》《竹枝词》《小池》《初入淮河四绝句》等。其词清新自然,如其诗。赋有《浯溪赋》《海鱿赋》等。今存诗4200余首。       梁兴初(1913年8月23日—1985年10月5日),江西省吉安市人,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之一。       1930年4月梁兴初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红军时期,历任班长、排长、连长、连政治委员、营长、团长,参加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“围剿”作战、长征;到达陕北后,参加了直罗镇战斗和东征、西征作战。抗日战争时期,曾任八路军115师教五旅旅长,新四军独立旅旅长等职。解放战争时期,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司令员,第四野战军第38军军长等职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曾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,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军长, 率部参加抗美援朝第一至第四战役。指挥部队在飞虎山、松骨峰、清川江畔、龙源里、汉江南岸等地,打得美军、南朝鲜军闻风丧胆。      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,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,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一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,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。先后任海南军区司令员,广州军区副司令员、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。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,曾任中共四川省委、成都军区党委第二书记等职。1985年10月5日在北京病逝。       余秋里(1914年11月15日—1999年2月3日),江西吉安人,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之一。       1929年参加吉安县农民暴动和工农红军,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在革命生涯中,历任赤卫大队中队长、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、红军第二军团团政治委员、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独立第三支队政治委员、第三五八旅团政治委员、旅政治部主任、第三五八旅政治委员、第一军第一师政治委员、第一军副政治委员等职。参加过长征、百团大战、保卫延安、西北三战三捷、出击陇东、收复三边、围攻榆林、沙家店、清涧等战役战斗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历任西南军政大学副政委、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、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、军委总财务部部长、总后勤部政委、石油工业部部长、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、国务院副总理、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、军委副秘书长。1999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。      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,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一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       贺子珍(1909年9月28日—1984年4月19日),原名桂圆,又名自珍,江西永新人,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。       大革命前后入党并投身游击战争,是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26年毕业于永新女子学校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任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、中共吉安县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。建国后,任浙江省妇联主席,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,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,杰出的妇女先驱。1984年4月19日17时17分,贺子珍同志逝世。       康克清(1911年9月7日—1992年4月22日),江西省万安县人,朱德元帅夫人。       1925年开始投身革命,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,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康克清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,兢兢业业、孜孜追求、奋进不息,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她终生为之奋斗的中国革命、建设和改革事业,奉献给她深深挚爱的中国妇女与少年儿童事业,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。       胡铨(1102年—1180年),字邦衡,号澹庵,吉州庐陵县(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)人。中国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名臣,庐陵“五忠一节”之一,南宋四大名臣之一。       胡铨于1128年中进士,授文林郎、抚州军事判官。1135年授枢密院编修官。1138年,秦桧主和,胡铨上疏力斥和议,乞斩秦桧、孙近、王伦三人,声振中外,因此遭贬,编管新州,后更移至吉阳军(今海南三亚)。1156年,秦桧卒,胡铨量移衡州。孝宗即位后,起知饶州,历官至权兵部侍郎。1164年胡铨上书力反“隆兴和议”,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,归庐陵,从事著述,1180年胡铨逝世。       胡铨为人慷慨有气节,常敢言人之所不敢言,他还通晓绘画艺术。胡铨推崇韩愈、欧阳修,主张以文“传道”。他的代表作有《上高宗封事》,为主战派名文,文章一出,主和派失色。还著有《应诏言事状》《应诏集议状》等文。杨万里为他的文集作序云:“先生之文,肖其为人。其议论闳以挺,其叙记古以则,其代言典而严,其书事约而悉”。       周必大(1126年8月15日—1204年10月25日),字子充,一字洪道,自号平园老叟。吉州庐陵人(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)。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,“庐陵四忠”之一。       周必大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(1151年)进士及第。绍兴二十七年(1157年)举博学鸿词科。曾多次在地方任职,官至吏部尚书、枢密使、左丞相,封许国公。宋宁宗庆元元年(1195年)以观文殿大学士、益国公致仕。嘉泰四年(1204年)在庐陵逝世,享年七十九岁,获赠太师。开禧三年(1207年)赐谥“文忠”,宁宗亲书“忠文耆德之碑”。       周必大从政四十五年,以宰相之尊主盟文坛,与陆游、范成大、杨万里等名家交游频繁。他初学黄庭坚,追摹欧阳修,在南宋中叶的词臣中居于领袖地位。在校勘、刻印书籍方面也颇有建树,曾主持校订、刊刻了《文苑英华》。 有《省斋文稿》《平园续稿》《玉堂类稿》等传世。后人汇为《益国周文忠公全集》。       杨士奇(1366年2月3日—1444年4月2日),初名寓,字士奇,一字侨仲,以字行,号东里,吉安府泰和县(今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)人,明朝前期重臣、学者。       杨士奇自少丧父,虽孤贫而勤学。后游学四方,以授徒为生,至建文帝时方才被荐入翰林院,充史馆编纂。明成祖永乐初年,升翰林编修,不久后被选入内阁,典理机务,并辅佐太子朱高炽讲读。累迁官为太子左谕德,兼翰林侍讲。永乐六年(1408年)成祖北征,命他辅太子监国。永乐十二年(1414年)因遭汉王朱高煦谗劾,被囚诏狱,仍上疏力保太子。后被释放。朱高炽即位后,进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,历少保、少傅,兼兵部尚书。明英宗即位后,与杨荣、杨溥共辅幼主,进官少师。杨士奇为官举止恭谨,擅长应对,善于识人,建言朝政,常一语中的,但他荐士颇为专擅,打压政敌不遗余力,晚年放任其子杨稷横虐乡里,侵暴杀人;宦官王振擅权,他也不能匡救,招致舆论非议。正统九年(1444年)杨士奇因杨稷被下狱而忧虑病逝,享年八十岁。获赠左柱国、太师,谥号“文贞”。       杨士奇先后历经五朝,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,任职时间之长为有明一代之首,任内阁首辅二十一年,与杨荣、杨溥等同心辅政,并称“三杨”;又以居地、郡望,时人称之“西杨”。在“三杨”中,杨士奇以“学行”见长,先后担任《明太祖实录》《明仁宗实录》《明宣宗实录》总裁。编著有《三朝圣谕集》《奏对录》《历代名臣奏议》《文渊阁书目》《东里文集》等。       游效曾(1934年1月24日—2016年11月19日),出生于江西南昌,原籍江西吉安,无机化学家、化学教育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南京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       1955年游效曾毕业于武汉大学,1957年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,先后担任助教、讲师、副教授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;1962年在吉林大学参加教育部主办的“物质结构讨论班”学习;1984年担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;1986年首次在中国提出的“光电功能配合物”这一新学科分支的研究;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;2004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;2016年11月19日因病在南京逝世,享年83岁。       游效曾致力于无机化学的基础研究,特别是配位化合物的合成、结构、成键、性质和光电功能分子材料的研究,运用现代物理方法和理论阐明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。       萧公权(1897年11月29日—1981年11月4日),原名笃平,字恭甫,自号迹园,笔名君衡、巴人、石沤,江西泰和人,政治学家,历史学家,中央研究院院士,生前是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。       萧公权于1923年6月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;1926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;1930年任燕京大学政治系教授;1931年9月任清华大学任政治系教授;1938年任国立四川大学中英庚款讲座教授;1939年9月任成都光华大学教授;1947年任南京国立政治大学教授;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;1949年任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;1981年11月4日在美国西雅图逝世,享年84岁。       萧公权毕生从事政治学、历史学和哲学研究。萧公权的研究领域横跨现代西方政治理论、中西方政治思想、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等多个主题,涉及政治多元论与政治一元论的关系、立宪主义与民主主义诸问题、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、现代化问题、中西文化论争,以及保守主义、自由主义、乌托邦思想等。萧公权编著的专著有《中国乡村(英文)》《问学谏往录》《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(英文)》《政治多元论》《康有为研究》等。       刘峙(1892年6月30日—1971年1月5日),字经扶,号天岳,江西吉安人。中华民国军事将领,二级上将。       早年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学员,毕业后入滇军,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官,为蒋介石的亲信,参加北伐战争,后历任师长、军长、第一集团军总指挥、“讨逆军”第二军团总指挥、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。1935年4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,七七事变后,历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、豫皖“绥靖”公署主任、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、重庆卫戍司令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等职。解放战争时期,曾任郑州“绥靖”公署主任、徐州“剿共”总司令,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全线击溃。1949年7月移居九龙,次年10月赴印尼。1953年1月到台湾。1971年1月15日病故,著有《我的回忆》。      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,以本篇为例,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,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,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,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,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。

精选图文

221381
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分享